-
黃平:RCEP其實促進了中歐談判,美國沒能阻止全球化
最後更新: 2020-11-26 08:38:44編者按:RCEP簽署後,德國商貿界有人發聲稱,RCEP為歐盟敲響“警鐘”;在歐洲議會,一些政客藉着RCEP話題鼓動美歐聯手,對抗中國。歐洲對於RCEP,究竟秉持着怎樣的態度?觀察者網為此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前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前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
採訪全文整理如下,供讀者參考。
【菜鳥香港】
觀察者網:歐洲國家,比如德國,最近發出了一些敵視RCEP的聲音,您怎麼看?
黃平:歐洲總有自己的看法,會永遠對所有的事情,包括他們自己的事、美國的事會發出各種聲音。對於RCEP這麼具有影響力的一件事,歐洲會發出不同聲音太正常不過,我們不用過度解讀。
對於歐洲來説,與我們最相關的事情是現在正進入倒計時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商務部發言人11月19日表示,關於中歐投資協定,雙方正在按照領導人確認的年內完成談判的共識,通過持續密集的談判,加快推進談判進程,取得積極成效。本週,中歐雙方正在舉行第34輪談判。這已經是今年舉行的第9輪正式談判。雙方聚焦遺留問題,繼續深入磋商,有望取得積極進展。商談自貿協定,有利於進一步深化中歐雙邊經貿合作,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對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方願與歐方保持溝通,在達成中歐投資協定的基礎上,爭取早日啓動中歐自貿協定進程。
關於投資協定,中歐兩方領導人都同意爭取今年內達成共識,而“今年內”這個時間就很短了。如果今年內真能談成投資協定,下一步就是中歐自貿協定,這才是中歐之間投資、貿易領域的大事。
RCEP我們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談判才簽署,特別是過去兩年美國從貿易到科技等對華搞了那麼多多年未見的事,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出現了“逆全球化”或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現象,對我們來説,RCEP無疑是一件大事。對於歐洲來説,尤其德國,不會沒有聯想和影響,但如果稍微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歐洲和德國的議會、黨團、智庫和媒體現在每天都在關注乃至激烈爭論的並不是RCEP,比如,昨天最大的焦點是德國防長反駁法國馬克龍的歐洲防衞自主言論。
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17日在德國漢堡反駁馬克龍的歐洲防衞自主論 圖自社交媒體
而歐洲現在更關心的,是美國大選以後若拜登上台,歐洲如何與美國重建跨大西洋關係,以及歐洲自身內部的一體化的問題。英國脱歐馬上就要成為現實,沒了英國的歐洲如何繼續推動一體化,這是歐洲最關心的。
除了和美國新政府重建大西洋關係,歐洲第二看重的外交關係其實是和俄羅斯的關係,因為歷史上歷時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實際上歐洲是在最前沿,加上前幾年又發生了“克里米亞事件”,1964年蘇聯時期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劃給了當時屬於蘇聯的烏克蘭,前兩年俄羅斯又把克里米亞收了回去,引起了歐洲極大的震動,甚至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地緣政治震動。
再次,歐洲也要考慮怎麼處理好跟土耳其和敍利亞等國的關係,前兩年歐洲發生難民危機,也給歐洲各國極大的衝擊,現在也還要面對恐怖主義或所謂的“伊斯蘭化”問題。
所以,如果説RCEP對於歐洲有影響,我覺得應該是正面促進了中國與歐洲的投資談判進程。如果今年真要談成,剩下時間其實已經很少了,因為歐洲人有聖誕節,所以12月25日以前必須要把一切事情談妥。而我們如果真正去看歐洲看歐盟,不論是歐盟、歐洲理事會、歐洲議會,還是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外交、安全的討論,RCEP都不是話題的中心。
觀察者網:您認為,RCEP的簽署其實是促進了中歐談判。
黃平:如果説RCEP對歐洲有影響,我覺得也應該是正面推動了中歐投資談判在年內爭取談成。
至於歐洲有一些人在媒體上或議會里乃至政府中,對RCEP發出一些什麼嘰嘰喳喳的聲音,這很正常,在歐洲任何事情永遠都有無數嘰嘰喳喳的聲音,我覺得我們不用過度解讀它。
觀察者網:拜登上台後可能會讓美國重回多邊主義,RCEP的簽署對世界貿易的格局也會產生很大影響,您認為歐洲未來在經濟上會更靠近亞洲,還是更靠近美國?
黃平:歐洲特別是歐盟一直在經濟、政治、對外關係、世界秩序上主張多邊主義,歐洲總體是不同意保護主義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歐洲至少不會直接出面反對各個區域間的合作。雖然歐洲這些年也有民粹主義、右翼民族主義的抬頭,但是整體上講,歐盟一直主張的是多邊主義。
另外,歐盟在英國退出後更加要推動歐洲一體化,不只是歐洲內部市場、貿易、投資、服務、人員的自由流動,也想更統一的財政、外交乃至防務,其基點在於歐盟的自主性。所以,歐洲或歐盟不是簡單地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歐洲或歐盟一直就認為它是多極世界中的一極、多邊世界中的一邊,這個意義上,它不存在選擇誰的問題,更不存在二選一的問題,因為它認為自己就構成了一極、一邊。
而且,整體上看,整個歐盟經濟在世界也是最全面的,其經濟規模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貿易量佔全球總量的1/3,歐元也是世界最主要的貨幣,這個月歐元的交易量超過了美元(歐元28.8,略高於美元28.4)。
所以,嚴格地説,歐盟不存在在中美之間站哪邊的問題。在政治、安全、軍事,包括價值觀上,歐洲天然跟美國更靠近,很多問題上甚至是一家。而在經濟上,歐洲自己最早就成立了共同市場,那會兒還不叫歐盟,叫“歐共體”,歐洲自己就是巨大的市場,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現在也還是最大的之一。
在歐盟和歐洲各國的亞洲政策裏,中國也只是亞洲中的一部分,雖然現在中國佔比越來越重,可以説已經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歐洲也有對日本、印度、東南亞、非洲的政策,歐盟及歐洲各國絕不是隻有在中美兩種選擇中選一的問題,歐洲在戰略上和外交上不是這麼思考問題的,這不是他們的思維方式,也不符合歐洲的實際地位。
另外,歐洲現在還把中國看作制度性對手和主要的經濟競爭者,這一點與美國不無類似之處,拜登在競選演講中也提出了“中國是最大的競爭者”這樣的講法。
在歐盟的大盤子裏,中國肯定是越來越重要了,這一點沒有疑問。比如德國的汽車就要繼續佔領中國市場,中國是德國汽車的第一大市場,德國汽車在中國市場佔比也超過日本和美國汽車,更超過了德國自身, 那麼德國不論是要保住市場還是要擴大市場,當然會繼續看重中國。一個行業如此,一個國家乃至整個歐洲也如此,只要中國保持住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的地位和發展勢頭。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白紫文 
-
韓執政黨黨首向王毅致信送花,引儒家經典
2020-11-26 08:13 中國外交 -
俄赴華航班190餘乘客抗體檢測結果完全相同,中方要求重檢
2020-11-26 07:37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加外長再次污稱中方搞“脅迫外交”,我使館:堅決反對
2020-11-26 07:17 中國外交 -
美國新增超18萬例,累計破1272萬例
2020-11-26 06:4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福克斯盯上拜登國安“新貴”:他接受過中國官媒採訪
2020-11-25 22:54 美國政治 -
印度給中國產品使絆子 蘋果“中槍”
2020-11-25 22:52 龍象之間 -
特魯多被耍了
2020-11-25 20:36 -
中國人造的這座橋,可把印度急壞了
2020-11-25 20:15 龍象之間 -
暫停對華髮貨,澳酒商:像在棺材上釘釘子
2020-11-25 19:55 -
王毅晤菅義偉:經過多年努力,中日關係終回正軌
2020-11-25 19:06 中日關係 -
美學者:我渴望中國那樣的自由
2020-11-25 17:4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蘋果高管攤上事了:送警察200台iPad,換持槍證
2020-11-25 16:29 -
她剛當選美眾議員,就想“帶槍上班”
2020-11-25 16:21 美國政治 -
印度再禁43款中國APP,中方:堅決反對
2020-11-25 16:13 龍象之間 -
外交部:英方一再配合美國打壓中企
2020-11-25 16:04 不列顛 -
外交部:中日“快捷通道”將於11月30日正式啓動
2020-11-25 15:40 中日關係 -
印國大黨又一高級領導人死於新冠,莫迪弔唁
2020-11-25 14:17 新冠肺炎抗疫戰 -
-
朝鮮發佈出版物,展示洲際導彈核武器等軍事成就
2020-11-25 13:10 朝鮮現狀 -
拜登誓言“美國將重新領導世界”
2020-11-25 11:45 美國大選2020
相關推薦 - 拿錢説好話?英國在華博主硬剛《泰晤士報》 評論 189美國已無疫苗儲備,州長怒批 評論 293世衞組織:感謝中方大力支持 評論 177武契奇寒風中親赴機場,迎接100萬劑中國疫苗 評論 289BBC蒐集中國疫苗“差評”,土耳其醫生不上套 評論 356最新聞 Hot
-
歐盟罕見起草文件:對美元霸權沮喪
-
拿錢説好話?英國在華博主硬剛《泰晤士報》
-
日本最高法院還是裁定他有罪
-
巴西媒體:特朗普要下台了,巴西不反華為了
-
柬埔寨首相:中國疫苗,我第一個打
-
“混亂才剛剛開始”
-
美國已無疫苗儲備,州長怒批
-
洛杉磯縣,全美首個確診破百萬的縣
-
一名法國人向極端分子轉賬50萬美元比特幣後自殺,FBI追查
-
伊朗稱試射彈道導彈摧毀海上目標,美媒:距航母100英里內
-
上任第一天,拜登要“火力全開”
-
德執政黨選出新主席:他競選演講時還不忘抨擊特朗普
-
美國會800米外抓獲一名男子:偽造證件,帶500多發子彈
-
世衞組織:感謝中方大力支持
-
國會騷亂後,美國大公司開始明着“干政”了
-
武契奇寒風中親赴機場,迎接100萬劑中國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