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中西教育
中國的教育制度一直為人詬病。僵化、缺乏創新力、機械、死讀書,國內教育的負面形象簡直積重難返。相比之下,彼岸的教育制度簡直是天堂,快樂教育、壓力小、不重書面成績、教育資源公平,這是不少人對另一個世界的美好遐想。然而對岸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中國教育自有其需割除的痼疾,卻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全否定,不如思考如何借鑑別國教育制度的成功之處為我所用。
-
中國教育貴不貴?先看看國家的錢都投到哪裏了
中國幼兒入學率,公立佔43.3%,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全球排名較後。數年前,中國還在討論:義務教育是向高中延伸,還是向學前延伸,現在,學前教育沒定為義務教育,但已有了實質性、積極性變化。
-
李光耀的“亞洲價值”是不是“普世價值”?
假如是説以威權體制為尚,或認為社會羣體一向高於個人權力,那就很難視為普世價值。但如果是説看重家庭關係,崇尚忠孝仁義等美德,以社會利益與和諧為目標這些方面,那也應該可以説是普世價值了。
-
我就是你們説的“小鎮做題家”,請不要説我高分低能!
靠優異的成績考入985、211,卻發現自己一無所事,心態也很快崩了。小鎮做題家,這個略帶自嘲的稱呼,足以概括他們的曾經嗎?或者我們把問題引向更深入:現有教育模式出了什麼問題,小鎮做題家的出路又在哪裏?
-
從抱怨“網課可咋上”到“好想繼續上網課”,我心情複雜
持續三個月的網課暫時落下帷幕,重回校園後一切似乎恢復正常,日常教學和防疫兩不誤。但學校也開始想方設法開發更多依託信息化平台的課程和作業模式,推廣“無紙化”。可是,網絡化教學對於網課期間因批改作業而視力直線下降的老師們來説,可能並不是“喜報”。
-
孩子都六年級了,為什麼開口還是“小蟲蟲、小兔兔”?
一個校長曾經憂心忡忡地對我説:“鮑老師,我家孫女,都六年級了,開口説話,還是‘小蟲蟲、小兔兔’的。”我説,看看你們小學教材,你就知道為什麼這樣了。所以,我曾經説過,我們今天的小學語文教材,是嚴重低估並進而阻滯延緩孩子的心智發育和認知能力提升的。
-
害了孩子,肥了教輔,誤了國家:減負為何越走越偏?
大國、強國的教育體系必須保有積極健康的人才選拔系統,這是國家獨立自強,進而有資格參與國際競爭的底氣所在。許多人羨慕芬蘭等北歐小國的教育系統具有低選拔、低競爭性的好處,這是完全沒有理解中國作為世界性大國的使命。
-
一線教師談高考:等級賦分,問題出在哪兒?
應該説,“08方案”的設計意圖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確實出現了問題。最主要的是違背了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科學規律:高考本來是選拔性考試,期望用等級來模糊成績,減少競爭,這就是錯誤的根本所在。
-
作為老師,我覺得“鍾美美”模仿秀還挺可愛的
對於長期混跡各平台的網友而言,正能量有時候不意味着完美,網友們或許更喜歡一些帶有互聯網風格的正能量,比如一位老師上課説的段子,一個頂級學霸是如何兼顧成績和保護秀髮的,學校食堂做了哪些神奇料理……
-
美國精英大學的青年,怎麼成了容易受傷的“巨嬰”?
美國精英大學的青年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總是一副弱不禁風的孬種樣子,不再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反而成為容易受傷的“廢青”或“巨嬰”?過去大學生是進步青年,但近年來,他們動輒以情感安全為由要求校方取消演講安排,結果總是校方讓步,抗議學生把他們不同意的觀點清出校園,聽不見為淨。
-
基礎教育“減負”,有人想過高等教育的危機嗎?
歐美國家所謂的“素質教育”、“快樂教育”,説穿了就是個荒誕不經的神話:這些國家早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已經實現了階級分化,普通人家的孩子讀教育水平一般的公立學校,用少年時沒心沒肺換來一生的卑微;有錢人家的孩子早早進入精英學校讀書,課業負擔極中,何嘗不是咬着牙擠進一流高校?
-
一線教師談減負:不能減知識、減能力、減素養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老師的教育應該是引導而非約束,老師的工作應該是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一股腦地用作業去“淹沒”學生。目前“減負令”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合理化過渡,不要讓老師和家長不知所措,無從下手,也不要讓孩子完全地放飛自我。
-
世界一流大學不白給學位,你需要努力去掙
應該一開始就意識到,我這個某省、某市的高考狀元,在這裏什麼都不是,因為每個同學都是某省、某市的狀元。所以,忘記高考分數,那不過是進入北大的敲門磚。
-
我不是要黑那所私立學校,只是覺得它不利於教師成長
我不是要黑那所私立學校,只是覺得那裏不利於新教師成長。反觀我現在在的這所中學,就非常注重新教師的成長、培養,也非常重視師徒結對這件事情。在這裏,老教師當師傅還能拿到一筆額外的獎金,教研室主任更會直接負責管理師徒結對這件事情。
-
開學了,農村學生該去哪兒上中學?
現在推行素質教育了,淡化了成績導向,導致現在學校和老師對學生成績的要求變鬆了。可農村哪來的條件推行素質教育,到頭來,學生既沒有培養出所謂素質,也沒有好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
-
北大退檔風波平息,但輿論真的勝利了嗎?
北大真正動搖的是整個高考錄取過程中公平與正義兩塊基石。作為全國頂級高校,如果開這一先例,那麼必然有無數效仿者,店大欺客,店大欺店,再無秩序可言。想想看,如果不是北大,如果不是被媒體曝光引發公眾熱議,這樣的操作是不是就這麼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了?
-
提檔又退檔,壞了誰的規則和公平?
網友們的憤怒來源於一種公認的能夠維護教育公平的制度被公然踐踏。但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是,為什麼在諸多批評的觀點中,顯得最擲地有聲、最有底氣的説法,反而是對於其違反規則的指摘呢?
-
- 資訊 Informatio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