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I的背景審查,必須依靠各州執法機關上報的各種犯罪記錄、逮捕令、精神病狀況等等信息。如果這些信息上報不及時或不完整,FBI就可能錯誤地給出購槍許可。因為此種原因,2013年FBI錯誤地給18.6萬次背景審查開了綠燈,這相當於平均每天犯下512個錯誤。
閲讀 -
央視的春晚,基本是依照全國觀眾的平均口味而打造。這樣的節目,並不符合現在年輕留學生的口味。然而,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春晚卻是很多留學生無法錯過的節目。包餃子、聚餐、聚餐之後打牌的時候,電視裏放着春晚,才讓這異國他鄉的歲月更有些“年味”。
閲讀 -
如果要實現奧巴馬在國情諮文中的種種設想,需增加投入約2350億美元,問題是,錢從哪裏來?奧巴馬自有妙招,提出政府應該將税法漏洞逐一填補,對最富有的1%人羣收更多的税。在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的背景下,這一方案被斥為是“羅賓漢式的”。
閲讀 -
關於不刊登引發恐怖襲擊的漫畫,《紐約時報》給出的理由是職業操守問題。之所以美國民眾不買賬,甚至直斥之為懦夫,是因為《紐約時報》一直不吝於刊登傷害基督徒感情的文章和漫畫。
閲讀 -
徹底解除對古巴的制裁,當然還是要國會許可,但目前來説,主動權還是在奧巴馬的行政當局這一邊。儘管共和黨國會議員們咬牙切齒,但要想通過新的制裁古巴的議案也並不現實,頂多只能給時代的車輪踩踩剎車罷了。
閲讀 -
在中國網絡上,不乏對美國人擁槍稱羨者,但不來這裏,恐怕很難有切身感受。警察受到的訓練是,絕對不會只打一發,也沒有開槍示警的必要。最近連續3年都有的新案例則是:警方逮捕了嫌疑人,搜查物品並將其雙手銬牢,結果嫌疑人不知從哪弄來一把槍開槍自殺了。
閲讀 -
美國問答社交網戰Quora上曾有一個問題:美國最“不美國”的方面是什麼?有的回答説是曾經的奴隸制度、排外法案,有的説是教育體系、關塔那摩監獄其中一個回答頗值得玩味。這個答案是:“現代移民法。”
閲讀 -
約定目標不難達到,但鑑於美國黨爭,其前途卻並不明朗。奧巴馬一意孤行自有打算。首先,奧巴馬需要留下政治遺產。其次,2016大選的任何一位候選人都會為爭取支持而承諾執行約定。
閲讀 -
廣場舞恐怕只是我國現代社區一個發展階段的代表。對於國內近年形成的社區而言,無論是我國過去的傳統模式,還是美國的社區模式,都無法實現。廣場舞也許提供了一個新方案。
閲讀 -
8月,美國演員羅賓·威廉姆斯、我國翻譯家孫仲旭因抑鬱症不幸自殺身亡。有人説這是帶有“階級性”的疾病,但爭議不小。不過從抑鬱症的治療倒是能看出國家間的“階級”差異。
閲讀 -
日顯龐大的新華人族羣已經成為美國社會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更將成為美國政壇一支重要的力量。
閲讀 -
現行教育體制導致黑人天生處於不利地位,從而引發高失業率、高貧困率和高犯罪率。警方在面對黑人嫌犯時更傾向於使用武力,甚至是致命武力。這使得黑人更不信任警方,警方也更不信任黑人,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閲讀 -
繼共和黨之後,“同盟軍”希拉里又在背後捅了奧巴馬一刀,直言正是他的軟弱導致ISIS發展壯大。希拉里抨擊奧巴馬,無非是為了撇清自己。如果她在外交方面真那麼高明,早就在任上把敍利亞內戰解決掉了。
閲讀 -
奧巴馬醫改雖然磕磕絆絆,卻始終在向前推進。因此保守派議員覺得有必要製造一些麻煩。行政分支一般用來制衡總統的權力用不了,就只好另闢蹊徑。以眾議院名義起訴奧巴馬,是共和黨議員在這種情況下的一個新發明。
閲讀 -
三一重工勝訴是中國企業在美國首次“民告官”的勝利。判決前,不僅中國公眾對此不樂觀,就是美國專家也認為勝訴機會極為渺茫。美國媒體和專家對於美國司法規則和司法機構的意見往往非常熟悉,可這次卻也直呼意外,是什麼原因?
閲讀 -
16日,陳光標又在美國《紐約時報》上刊登廣告,稱將援助千名美國窮人。幾周前,《紐約時報》刊登反伊斯蘭廣告引發爭議。廣告背後有什麼門道?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