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我們輸了,但現在認輸還有點倉促
新冠病毒疫情在爆發之初對中國政府來説無異於一場輿論災難。而現在,北京已經扭轉了輿論對整個事件的敍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使西方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全球政治和經濟實力的天平日益向中國傾斜;而2020年的全球新冠病毒危機將用更大的力道讓中國從中獲益。[全文]
-
新冠疫情正在改變全球政治
自2月底以來,冠狀病毒變異為真正的全球性危機。儘管它可能不會演變為最糟糕的衞生危機,但政治影響可能才剛剛開始顯露。隨着陰謀論氾濫以及部分國家關閉邊境,世界各國相互指責的遊戲已經開始加劇國際張關係。[全文]
-
14億人的中國要崛起 你怎麼封堵?
我追問李世默,如果美國某些人鐵了心要阻止中國崛起怎麼辦?李世默臉上掠過一絲怒色,堅定地説:“那隻能説太遺憾了,我認為他們不會成功。一個擁有14億人口、人人努力工作,渴望美好生活的國家,你怎麼封怎麼堵?[全文]
-
文明國家羣雄並起,“普世價值”風雨飄搖
隨着西方影響力的衰落,民族國家作為政治組織規範的定式被打破,越來越多國家追溯自身獨特文明傳統,從中尋找新的身份,摒棄西方強加於世界的普世主義。[全文]
-
古希臘的國家行為模式在核時代還行得通嗎?
今年,關於“修昔底德陷阱”的公開討論急劇增多。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對近一半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徵關税,這使美中關係突然陷入緊張。可是一些美國政策制定者認為,使兩國關係陷入緊張的是在南中國海的人工島礁上建設了軍事設施的咄咄逼人的中國。[全文]
-
中美都應思考“如何結束”衝突
“請告訴我該如何終結這一切?”這是美國將軍們在面對越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困境陷入沉思時所提出的問題。如今當美國政策制定者思考不斷升級的美中緊張局勢時,他們需要提出同樣的問題。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兩個國家已經在貿易、科技等一系列問題上陷入了對抗。[全文]
-
“XX節前打贏”的flag,實現過嗎?
許多人認為中美兩國能在最後關頭達成某種交易,這顯然太掉以輕心。美國對中國的貿易爭端顯然不同於美墨、美加、美歐的貿易爭執。它不僅針對某個或某些產業,而是從根本上反對中國經濟的整體結構。[全文]
-
美國已成為一個危險國家
美國“對世界和平造成威脅”多年來一直是俄羅斯和伊朗宣傳機構的主要説辭。對相信西方聯盟的人來説,承認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令人痛苦。在唐納德·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看起來非常危險。[全文]
-
菲律賓之後,誰是美國的下一顆棋子?
此前美國高度重視菲律賓盟友地位,因為後者提出的南海仲裁案給美國插手的道德藉口。但如今菲律賓明顯改變立場,迫使美國積極拓展新的同盟關係。那麼,美國下一個“小弟”將是誰呢?[全文]
-
奧巴馬卸任後,重返亞洲戰略要悲劇
縱觀奧巴馬執政這些年,美國一直試圖讓所有亞洲盟友放心:美國既有在亞太地區維持主導性軍事實力的手段,又有這樣做的意願。眼下奧巴馬即將卸任,他標誌性的外交政策倡議——“重返亞洲”也將面臨悲劇性的前景。[全文]
-
誰入主白宮,西方霸權都將結束
在中東,20世紀初主要由英國和法國建立、1945年後由美國維持的國家體制,正在暴力和政治混亂中崩塌。在歐洲,2014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標誌着1945年以來歐洲大陸上首次出現武力吞併領土事件。這些事看上去是地區性危機,貫穿其中的是,西方越來愈無力作為穩定和力量的標杆。[全文]
-
西方主宰走向末日 亞洲崛起取代“美式和平”
幾個世紀以來,東西方之間的財富和技術差距如此之大,不論人口的差異,西方國家一直主宰着國際事務和商務活動。但是過去二三十年裏,亞洲經濟的高速發展意味着隨着亞洲人口的增加,東西方財富差距已大幅縮小,並使得世界大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出現傾斜。[全文]
-
特朗普已經改變了世界
作為共和黨候選人的特朗普,十有八九會在全國得到40%以上的選票。美國的很多自由主義者,依然傾向於把特朗普現象當作噩夢,希望11月就能醒來。但這似乎不大可能。如今,特朗普已經充分地展示了他宣揚的觀念具有多大的政治效力。在美國和歐洲,新崛起的民族主義者一代將從特朗普的選舉突破中獲益良多。[全文]
-
英媒:英國也在轉向亞洲,不惜損害與美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4月27日發表題為《全球的重心已經轉向亞洲》的文章稱,全球的重心已經轉向亞洲。文章稱,美國“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是奧巴馬時期美國提出的標誌性外交政策,美國在貿易上最優先考慮的對象既非英國,也不是歐盟,而是亞洲。一些英國人和歐洲人希望,奧巴馬總統任期的結束或許意味着美國會降低對亞洲的重視程度,重新將重心轉向大西洋,這種情形不大可能出現;另一方面,卡梅倫政府則一直在實施自己的轉向亞洲戰略——甚至不惜損害與美國的關係。奧巴馬政府的一名官員曾向英國《金融時報》抱怨英國“不斷遷就”中國。[全文]
-
奧巴馬主義的10個要點
奧巴馬“一心要把美國的注意力轉向亞洲”,“亞洲代表未來”。奧巴馬對美中競爭加劇並不放任自流。有趣的是,他似乎認為中國經濟疲軟會加劇隱患,因為這使中國更有可能“訴諸民族主義”。相比之下,希拉里似乎更擔心一個強大的中國,她曾説:“我不希望孫輩生活在一個由中國統治的世界。”[全文]
-
我為2016卜一卦:帶來驚喜的可能是中國
“連續性偏差”是指當預測今年時,我們會認為今年和去年有相似性。事實上,我們可以從近期政治發展歷史中發現,決定一年走勢的往往是那些重大意外和突發的中斷,決定一年政治發展趨勢的往往是那些無人能料到的意外和突發性事件。2016,世界會飛出哪幾只“黑天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