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韃靼人對克里米亞入俄的怨氣經久不消,旅館店主認為,克里米亞不會永遠屬於俄羅斯,烏克蘭總有一天會將其收回。如今的克里米亞依舊沒有恢復正常,麥當勞、加油站、烏克蘭銀行、烏克蘭電視台都處於關閉狀態。
閲讀 -
如果要理解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執着,那麼這座半島與俄羅斯生死與共的戰爭記憶一定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克里米亞有不少以戰爭為主題的景點和博物館,算是本次旅行的一大亮點。本篇就來講講我所看到的刻赤和塞瓦斯托波爾。
閲讀 -
1925年布爾加科夫去克里米亞度假,火車從莫斯科途徑烏克蘭開至克里米亞北部的佔柯依,一路開了30多個小時。90年後,我們乘卧鋪車從烏克蘭旁擦過,繞至俄羅斯南部的阿那帕,多了300多公里的路程,火車開了28個小時。90年,俄羅斯鐵路還是稍有進步的。
閲讀 -
WTO近日關於中國的兩項裁決引發關注:26號裁定中國對稀土出口限制違規,次日又裁定美國對華25起雙反違規。人們彷彿聞到了貿易戰的硝煙。多年來,中國大豆進口量直線上升,一些專家認為主因是美國對大豆補貼,應對其進行雙反訴訟。事實如何?不妨先剖析大豆生產與進口背後的經濟邏輯。
閲讀 -
俄羅斯友人對普京讚許有加:“普京做得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現在有一個機會讓它奪回來,當然要好好把握。是的,之後會出現很多很多問題,管它呢。”這就是民意。對於普京來説,擔當身前事何計身後評。我們能想到的後果他也一定都想到並做好承擔的準備。
閲讀 -
紅場上的這隻LV旅行箱就像是融合了俄羅斯社會的一切:有歷史,有故事,有對政府的不信任,有對商人的反感。沒有人會反對將一隻巨大的LV旅行箱放上紐約的時代廣場,而紅場卻是一個複雜的存在:它是歷史,是民族,是國家,是旅遊景點,是商品化了的社會主義的象徵……
閲讀 -
儘管普京反覆強調,那些來自前蘇聯國家的移民是“命運的禮物”,但民族主義者與外來移民衝突已成為俄羅斯的一塊心病。4日就是俄羅斯“民族團結日”,也是眾所周知的極端民族主義集會日,聯繫前幾日發生的大規模騷亂,“把俄羅斯還給俄羅斯人”的標語恐怕會……中國關懷全球視野,俄羅斯特派員第一時間發回獨家觀察!
閲讀 -
鄧小平説,如果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衞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作為“兩彈元勳”,鄧稼先在世時,很多人問他,搞“兩彈”得了多少獎金,他總是笑而不答。有一年,楊振寧看望他,他説: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今天,鄧先生逝世27週年,一起緬懷他。
閲讀 -
判決下來了,納瓦爾內被判有罪,這是俄羅斯本週最大的新聞。7月18日,這位他人眼中的律師、知名博主、反腐鬥士、律師、普京的對手、莫斯科市長競選者、政治活動家、反對派領袖,在聽到判決之後面無表情。納瓦爾內是誰?他是普京的新對手嗎?他擔得起整個俄羅斯嗎?
閲讀 -
遠東的學生比莫斯科的學生整整早8個小時開始考試。
閲讀 -
近來問莫斯科人:最近這兩週來最大的新聞是什麼?他們回答:塞浦路斯危機,新教皇當選。這都是發生在歐洲的事件,而亞太地區卻遠在莫斯科民眾的關注範圍之外。在中國媒體熱烈報道十八大、兩會之時,莫斯科民眾大多隻注意到了有關新總書記與新主席的新聞。
閲讀 -
評論(2) | 2013-02-08 12:46:29 “I love China.”漂在遠離家鄉的地方,走過的地方越多,遇見的人越多,我越多次説這句話,更感覺到這句話的分量。生於斯長於斯,我想要親眼看到中國被世界肯定的那一天,中國給更多人帶來幸福安定的那一天。那一天不在遙遠的未來,就在當下的現在。新的一年,願國富,民強,願自己多讀多走多想多寫,願更多志同道合者能團聚在一起。
閲讀 -
評論(2) | 2012-12-26 10:26:41 年輕的學生領袖和意見領袖帶着所知甚少的俄羅斯學生鬆散地坐在禮堂裏,一些學生領袖和教授上台發言,偶有學生唱歌跳舞演小品。這些學生與老師的罷課訴求究竟是什麼?為何他們一觸即發?在這樣大規模的改革中,一觸即發反對改革無益於社會進步,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無動於衷熟視無睹,也對教育發展極為不利。
閲讀 -
評論(5) | 2012-12-11 08:04:23 俄羅斯氣候寒冷,同時又是著名的伏特加之國,每年人均酒精消耗量約為15公升(中國為6升)。為了防止醉漢凍死在路邊,俄羅斯已規定晚9點後禁售高度酒精飲料。今年九月,一名醉酒司機撞到莫斯科明斯克街的公交車站,造成7人死亡,其中5人是孤兒院兒童。這起重大事故發生後,俄羅斯全國開始討論針對酒駕加大處罰力度的必要性。
閲讀 -
評論(1) | 2012-12-05 10:07:02 11月28日一場大雪不期而至,將俄羅斯帶入冬天,這場大雪也是莫斯科逾50年不遇的強降雪,短短三天,莫斯科降雪量達到了往年降雪量的六分之一,積雪量達三十五釐米。強降雪帶來了相當多的交通狀況。莫斯科道路難行,堵車問題加劇,地鐵乘客數量暴漲,城市清掃壓力驟增。突如其來的大雪是考驗政府應對突發狀況的時刻。
閲讀 -
評論(5) | 2012-11-21 08:19:58 上週六莫斯科的一場足球比賽中,一名球員被球迷投擲的爆竹擊中,雙眼受嚴重外傷。管理不善、秩序混亂,在俄羅斯足球比賽中,攜帶危險品、投擲雜物和球迷鬥毆都已是家常便飯。近年來較嚴重的一起騷亂髮生在2010年,莫斯科斯巴達克隊球迷與高加索移民發生羣毆,一名球迷被槍擊身亡,法官竟在收受賄賂後直接釋放了嫌疑人。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