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法國來信
法國,在中國人的固有印象中一直和浪漫、文藝、時尚等詞語分不開,然而隨着歐債危機的進一步惡化,失業、治安混亂、富人外逃等問題接踵而至,陽光明媚的法蘭西漸漸呈現出更多陰暗面於世人。觀察者網包括鄭若麟、宋魯鄭、邊芹在內多位專欄作家通過自己多年旅居法國的經歷,為您呈現不同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這個歐洲大國,以伺釐清中法乃至中國與整個西方世界之間關係正在發生的變化。
-
法國接種已成荒誕劇,3成疫苗可能要進垃圾桶
法國政府怎麼也想不到,疫苗接種第一個星期就被各種批評聲狂轟亂炸,畢竟為了確保注射萬無一失,且保障每個人都是自願接種,政府提前出了一整套嚴格的疫苗接種規範。手冊長達45頁,甚至細到市民接種前的醫療諮詢有哪些人可以陪伴都被詳細列出。
-
法國抗疫隨筆 | 抗議封城,聖誕老人被綁在棺材上游行
法國第二次封城日期的選擇,瞄着“聖誕節保衞戰”。沒有解封的萬全之策,只是利害取捨與政治選擇問題。對於當前法國來説,鬆綁聖誕節,然後再封,這也算“兩害相權取其輕”吧。
-
法國抗疫隨筆 | 抵制亞馬遜,“向下拽”的平等靠譜嗎?
經歷磨難收到法國網購產品的經歷有,但徹底失聯,一籌莫展還是第一次。兒子説,下次還是找亞馬遜吧!而恰恰這幾天的新聞,都在反覆報道法國各界聯合抵制亞馬遜……
-
法國抗疫隨筆 | 荒誕下了兩個蛋:謊蛋和慌蛋
小商店撐不下去了,紛紛抗議:為什麼家樂福可以賣花我們不能?為什麼FNAC可以賣書我們不能?為什麼大超市可以賣電器我們不能?這三個“天問”,都集中在政府説的禁足期間只能買賣之“第一生活必需品”的定義是什麼。於是乎,荒誕的一幕出現了……
-
法國防疫隨筆 | 自我隔離會曠課,等於學了雷鋒還學了董存瑞
最出人意外的還是兒子學校的反應:對兒子變密接者不但不回郵件、不給提示,還義正詞嚴索要社保機構開具他是密接者證明(而這個證明疫情8個月,我從未聽説過),否則以曠課論。而要得到這個證明,按照法國的效率,這個“車軲轆架”最少也要打十天半個月吧?
-
凡爾賽最值得炫的“富”,“凡爾賽文學”可學不來
“凡爾賽文學”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現自己的奢華生活,但當年貴族們在凡爾賽宮裏的享受是要付出“代價”的。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也不只是搞“權力的遊戲”,還鼓勵了科學文化的發展.
-
如果拜登拉攏歐洲,那裏還有“獨立自主”的戴高樂嗎?
就解放巴黎、保衞斯特拉斯堡、佔領德國等問題上,戴高樂與羅斯福針鋒相對,多次進入嚴峻的零和博弈,最終使羅斯福讓步。戰後,戴高樂在西方國家帶頭挑戰美元金融霸權,率先把存儲在美聯儲的法國黃金按35美元一盎司黃金的價格如數贖出並運回法國,更堪稱經典。
-
封城都擋不住恐襲,法國在為否定中國經驗付出代價
應該説處理極端主義的中國模式是比較適合法國的。但是法國由於意識形態至上,也由於地緣政治的競爭,一直批評中國的做法。所以他們自己也騎虎難下,不敢也不能去借鑑中國的成功經驗。
-
凜冬將至,馬克龍能掀起歐洲打擊“極端伊斯蘭”的戰爭麼?
馬克龍打擊“極端伊斯蘭”戰爭的“樣板工程”還沒有開工,就已經遭到了還擊。問題是,惹惱別人還沒關係,惹惱了土耳其,就有可能給歐洲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土耳其手裏有讓歐洲不寒而慄的武器——難民。
-
法國“恐襲”,真和言論自由有關嗎?
歷史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了針對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漫畫,而伊斯蘭是嚴禁聖像展示的,結果老師光天化日之下就在大街上被直接砍頭。政府和媒體上來就升級到言論自由和恐怖襲擊的層面上了,一下就堵死了任何妥協的可能性。
-
巴黎日記:封城以來頭一回去超市,看見法國的實力與問題
幾十天沒去,超市已經有很大變化。所有的收銀台都有了透明保護罩,員工也都戴着口罩,甚至會員卡都用機器掃描了。超市裏東西不缺,這還是體現了法國的實力。顧客多數戴着口罩,付費時排成一列,而不像過去大家隨意選櫃枱。但另一家大超市裏,戴口罩的我估算也就是30%。
-
巴黎日記:法駐華大使早在12月就向總統發出疫情警報
最近華人微信圈都在轉發一則漫畫:當政府決定封城時,民眾大喊這是專制、獨裁,我要自由;但當政府決定解封時,民眾又大喊這是資本主義、我的健康。典型的法蘭西性格。
-
手機跟蹤感染者,法國人真覺得“不香”嗎?
5月5日,蘋果公司上了推特法國的熱搜榜,排在了總統馬克龍、哈利波特之後,成為法國網友討論的熱點。這是因為,法國準備啓動手機跟蹤軟件,追蹤感染源阻止病毒蔓延。從熱推下的議論也可以看得出來,大約有7成的留言支持手機追蹤。這畢竟是最有效的方式。
-
巴黎日記:西方的輿論戰升級到謠言級別了
雖然謠言作為輿論戰的一部分也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但其性質不同,説明對抗已經到了不講理的程度了。這和對事實的不同理解或者曲解不同。2003年美國以自己製造的假情報為理由推翻伊拉克合法政府就是殷鑑。雖然中國不是伊拉克,但確實需要警惕。
-
巴黎日記:中法“友好”是表,“衝突”是裏
過去雙方關係好或不好,專業人士和民眾都看法一致。希拉剋時代,中法一起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雙方互辦文化年,中法熱人人皆知。後來薩科奇不顧中國反對非要見達賴,雙方關係嚴重惡化。但現在卻很難下明確結論:雙方關係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巴黎日記:西方的透明和監督不起作用了
西方一向自稱自己有完善的監督,比如反對黨、媒體、公民社會,可是為什麼這一次疫情所有的這些監督統統失靈?政治學者福山自由地批評美國製度二十多年,可是美國的政治制度仍然日益退化、惡化,政治越來越極端,民粹主義泛起,直至特朗普當選。為什麼都不起作用呢?
-
- 資訊 Information more
-
“馬克龍打來電話,譴責咱美國媒體將暴力合法化”
11月15日,《紐約時報》刊登專欄作家本·史密斯(Ben Smith)的文章,記錄了馬克龍如何在一通電話中表達對美國媒體的不滿,批評它們不指責製造恐怖襲擊的人,反而指責法國,“將暴力合法化”。[全文]
-
法國高調任命計劃專員,英媒:想起“五年計劃”
【菜鳥香港】上週,二季度GDP大幅萎縮的法國正式任命了一名“計劃高級專員”,談起了政府對2022[全文]
-